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,阅读更多请登陆www.awtmt.com或华尔街见闻APP。

作者 | 杨泳洁 编辑 | 安心

2012年,郭宇航与全球知名网络借贷平台Lending Club共同创始人、前技术总裁苏海德共同创立点融。

点融网因此曾被称为“传承美国首家P2P公司lending club衣钵”,在开始的几年里,点融网一度成为头部平台。公开数据显示,2013—2017年,点融网成交额分别约达0.6亿元、7.9亿元、65.5亿元、162.3亿元和237.9亿元,连续五年高速增长。据点融官网披露的2017年年报,其在网贷之家综合排名为全国第五。

然而自那之后,点融网业绩不断下滑,2018年下半年更是风波不断,传出高管内斗、线下门店关闭、裁员、债转缓慢等消息,联合创始人郭宇航也一度被传淡出点融网。

2018年,对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,是一场生死劫。虽历过此劫但风波不断的点融网2019将如何应对现实的挑战,走出低谷?

3月6日,点融网联合创始人、联席董事长郭宇航接受媒体群访,我们进行了筛选、编辑。

问:近期点融网被曝关闭了部分线下门店,员工也大量离职,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

郭宇航:2017年之前公司发展的非常顺利,当时做了一些前瞻性的布局,储备了大量的人才。原本计划备案之后迅速在2018年下半年启动上市。(上市)期待落空之后,原来超前的布局就变得非常沉重,成本变成不可承受之重。所以,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,必须要做结构优化。

我们线下的客服团队,原来有几千人,都是基于原来监管给出的备案时间表,以(图)在备案后大干一场。但是,由于整个行业政策的调整,我们的策略都需要有所调整,有些分支机构,根据监管三降的要求迅速调整。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放到已经得到验证的业务中去,包括供应链金融、中小企业贷款。我们对于成本的控制和战略的调整势在必行,宜快不宜慢。

我们已经加强了沟通和说服工作,绝大部分离职员工,在平稳地签署离职选择方案。

问:很多员工反映目前工资还没有发放,点融网是不是已经出现了现金流紧张?

郭宇航:接近一半的员工接受了公司给出的方案,由HR部门积极配合方案去落实和执行,很多员工也理解公司在转型中的现金流压力。还有些分支机构情况比较复杂,需要面临公司内审和内控的检查,在检查没有完成之前,只发放了部分基本工资,绩效暂时没有发放。部分线下员工此前担任贷后管理的职能,为避免贷款质量的恶化,所以我们也正在和员工沟通支付的金额。

因为裁员是意料之外的,比如离职员工、关闭门店,根据劳动法是N+1的赔付,这些都是我们财务计划之外的支出,有些调整做决定到实施的时间比较短,公司需要时间去做资金上的准备,有些资产需要时间去变现。

比如点融有部分大额资产,在824新规(2018年8月24日,多部委联合发布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》,简称“824新规”)之前,我们有几百万、上千万的金融资产对接给出借人。根据新规小额分散的要求,这些资产要脱离出借人的。这类资产我们都是用融资来的股本金买掉,这个涉及到几亿元的占款,比如地方债、房抵贷。这些我们也在积极变现中。

其实我们2018年底已经找到了资产处理公司,但是正好又遇到了农历年,差不多这期间又是金融机构资金短缺的时候,所以打款一般要晚个把月。这个月到下个月资金到账后,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。

乐观估计,今年上半年情况会缓解。因为资产质量是可以的,自然到期也是在上半年,这是我们主要的信心来源。比如一个我们3年期的资产,每季度付息都很正常,而且有地方国资担保,资产总体还是安全的。

问:点融网目前的备案进展如何,监管分类处置有没有说明点融网属于哪一类平台?

郭宇航:备案的情况,我一直保持和中互金的联络,我们也是常务理事。现在大家对监管的期待从高到低,行业发展过快、体量过大、各地情况过于复杂,监管的思路一直在变。各地差异,导致各地的平台面临的挑战就不同。到现在为止,行业推进还是很缓慢,我们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。

目前我们是属于大型的正常经营机构。除了公开的标准,还有非公开标准,以判断平台的风险。在监管的心目中,还是会有些印象分在的。

目前中央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是非常明确的,所以互联网金融还是有存在价值,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,价值和定位是清晰的。希望监管能给行业清晰、明确的时间表,给坚持合规的平台给予一线的指引和曙光。

问:备案之后,这么多小平台怎么处置?上市的网贷平台会更有利于通过吗?

郭宇航:监管也在关注风险边界。同样是5个亿待收的平台,在有些地方是小平台,在有些地方就算头部平台。对于非法集资的平台,监管肯定会治理。但是对于大型平台的治理,我觉得监管会给予平台足够的过渡期。现在延缓备案,也是一个过渡期,如果现在给头部发放了备案,那么就会加速小平台的死亡。

2018年年中前,还是有一些小平台有期待,希望可以通过备案。但是现在,可能只有50亿余额以上的平台才有可能,现在小平台的清退压力还是很大的。

已经上市的平台,在中国也是一种护身符,因为监管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平台,还要考虑国际影响。

问:点融网的逾期率多少,逾期问题是否有影响备案?

郭宇航:点融网目前报给协会的逾期数据还在政策红线之内,逾期的数字是比之前有所上涨,这与逾期的统计和余额、统计口径也有关系,我们的待收余额比峰值减少了三分之一,因为要执行监管要求的双降政策。随着时间的推进,分子大了,分母小了,数字看起来就会上涨。

我们通过比较,线上资产的数据表现好于线下,这也是为什么要进行线下战略调整,希望可以迅速扭转数据表现。互联网金融本质即是做银行不敢做的创新业务,如果定价和风险匹配,只要定价在合法范围内,这就是市场行为。但如果将逾期率作为合规标准,按照管银行的标准去管,这个是否合适值得考虑,但是这肯定会对我们的创新业务造成影响。

问:近期点融网一直存在债转缓慢的问题,这个是如何形成的,要如何解决?

郭宇航:首先是因为我们原来产品设计过于乐观,因为一般周期越长、利润越高,所以我们原来产品都是3年期的。而且当时长期项目一标难求,我们也忽略了极端情况下的可能。加上合规也是我们最大的诉求,为此我们牺牲了一些客户体验,这也导致了我们目前腾挪的空间很小。

经过反思后,现在绝大部分产品以12期产品为主,现在推出的短期产品,已经解决了用户的多数担忧。

目前点融网主要压力是,有些出借人将所有现金都在平台上出借,这些客户是我们现在积极着手解决的用户。比如大病医疗,在可以提供相关证明的情况下,我们会尽力提供一些流动性,比例很小,其他还是以解释为主。

问:监管要求很多平台都转化为助贷机构,这个你怎么看?

郭宇航:助贷平台的合规风险小很多,但是银保监会对于助贷模式仍有顾虑。监管还是希望银行具备风控自主能力,而不是风控外包,这其实也蛮矛盾的。我们对于助贷愿意尝试,好处是规模容易做大,资金成本低。但一旦政策变化,抗风险能力也会比较差。

问:点融网拥有业界少有的国际化管理团队,为何在近两年纷争不断,创始人在淡出后又选择回归?

郭宇航:点融网两个创始人一中一西,职业经理人很多也都有海归背景,这些都是区别于同行的标签。但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看,现在还不错的平台,都还是很接地气的。点融原来的做法,在资本市场很受青睐,引入了很多合规金融机构的人才。

但是,在快速创新和变革的行业里,传统金融机构职业经理人的应变和速度出现了不足。他们更适合在清晰框架下履行自己的职责,但目前监管、客户群、业务都在快速变化,刚开始没有人告诉你是否合规。和创始人相比,对于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,职业经理人还是更痛苦的,这促使我回来陪点融再跑一段时间,目前,我每天都在点融。等到备案完成或上市后,走向职业经理人主导的过程是需要的。

问:点融网目前是否存在危机?

郭宇航:和最好的时候相比,点融现在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。之前我们一直比较顺,外界的期待也比较高。2016年之前,我们还是很稳健的,有如履薄冰的感觉。2016年后,我们比较成熟,在扩张速度上还是过于激进,有很多非盈利但很好前景的业务,我们关注的很超前,这种超前在市场严峻的情况下,都是负担。

我们自己复盘过去2年,还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时候。不要过度地去想象没有发生的事情,非常务实地着眼于眼前,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。点融不是没钱,而是变现的时间超出预期

问:资本方有没有给点融压力,有没有出现分歧?

郭宇航:资方的利益还是一致的,都是点融的业绩上去,他们尽早完成退出,但是在执行过程中,以什么理念作为主导,还是有差异的。所以,这背后不是利益之争。股东也不是每天都在公司,我们也是严格按照董事会的决策流程。中间虽然有一些意外,但都是快速消化了。目前管理层都很稳定,迅速根据达成一致的方向去执行。

问:点融网下一步将如何发展,有哪些战略规划?

郭宇航:首先全面收缩前瞻性业务,就是那些投入较大但是不挣钱的业务。例如原来我们的技术团队非常庞大。最多时有七八百名工程师,现在差不多优化了50%。其次,从线下主导线下相辅,转变为线上主导线下相辅。再次,给予管理层更大的决策空间,而不是严格强调流程规范。原来我们内部运营更像是银行,但这是适应不了市场变化的。现在给了管理层更大权力,组织架构从部门划分转变为项目主导制,更像一家互联网公司。
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
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